“讨好型人格”不可怜,无利可图才可怜

作者:湖北省恩施市    人气:302    发布时间:2021-05-11 15:57:48
你可以说他是讨好型人格,但换个角度想,也是为了保住工作、讨老板欢心换升职加薪,才有了这些“讨好”,它...

原标题:“讨好型人格”不可怜,无利可图才可怜

先来做个小测试,以下几项你中了几条:

你不懂得拒绝别人,帮别人做很多事,所以经常没有自己的时间。

你不愿意、不敢,或者不会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,最忍气吞声逆来顺受。

你总是害怕会给别人添麻烦,不到万不得已,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,请别人帮忙,也会想尽办法去补偿、感谢对方。

你无论遇到什么问题,都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,内心的矛始终指向自己。

如果你中了两条以上,很不幸,你具有讨好型人格特征。

为解救你于水火中,咱们需要把触角伸向原生家庭,从小时候的经历去寻找造成这种性格的原因。

委屈自己、为他人付出、怒不敢言……这是很多文章里出现过的“讨好型人格”形象,实在太惨了。

可是,世上真有那么多“傻到”人畜可欺的“小白兔”么?更多时候,“讨好”不是性格使然,只是有利可图的交易而已。

讨好型人格

人的本能和生存智慧

都说“会哭的孩子有奶吃”,可设想一下,假如你是家长、领导、朋友,你更喜欢哭哭啼啼的人、还是那个会用笑容和漂亮话去回应你的人?

即便林黛玉是你心里的白月光,现实里我们更需要那个会察言观色、奉承讨好的薛宝钗去合作,因为省心、效率高。

我们要生存、在这个社会立足,不得不在乎别人的感受、依赖于别人的认可、仰仗于别人的支持与帮助,即便它会让我们有时觉得委屈。

如果这种行为模式算是“讨好”,它实在太有必要了。

《老友记》里钱德勒的老板喜欢拍下属的屁股,某次钱德勒被拍后觉得很不舒服,回去和几位老友抱怨,本打算默默忍下去的他,在几位好友的劝说下向老板挑明,不希望要这样的“treat”。

钱德勒勇敢地说了,可某次开完会后老板开玩笑——打了所有下属的屁股,就剩钱德勒。最后,屈服于大环境,他不得不“讨好”老板说自己也想来一下。

不仅忍受被老板打屁股,钱德勒还曾大笑迎合不搞笑的老板、自己陪老板去看脱衣舞,差点把结婚戒指也扔进大海……

你可以说他是讨好型人格,但换个角度想,也是为了保住工作、讨老板欢心换升职加薪,才有了这些“讨好”,它更像一种生存智慧。

讨好别人的人心里都有一杆秤,他们知道讨好是一场交易,自己有利要谋。

讨得好叫交易

讨不好是委屈

讨好也有不同分类:

  • 主动投机型讨好

以想要嫁入豪门/娶豪门千金的群体为典型代表。他们自愿、主动讨好准公婆、七姑八姨,因为自己有大利可图。

  • 被动避险型讨好

通常这是一种弱者遇到强者时,身不由己的谦卑和示弱,类似于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、好汉不吃眼前亏。

就像钱德勒的老板,你再不爽他,除非辞职,否则为了前途也只能忍着(尤其是集体默许时)。

无论是主动投机还是被动避险,这两种被讨好的群体都比我们自身“位高权重”:

讨好父母——要钱买东西、希望他们开心、爱自己多一点。

讨好上司——升职加薪。

讨好同事——留下好印象。

讨好权威——出于害怕、希望能“借力”。

我们很少去讨好陌生人、或者像乞讨者、流浪汉这样的“弱势群体”,因为没必要。生存让我们学会了讨好,而能站在食物链顶端,我们太知道如何“看人下菜”。

一切都是利益使然。讨好就是一桩交易:讨——支付代价;好——获得回报。

当你把讨好视作一桩交易来看待时,你就能发现,让我们觉得受累、委屈的从来都不是讨好别人,而是自己的委曲求全、违背心意没能换来想要的东西。

每天花式夸赞上司的服饰,可升职加薪的时候轮到的是和我KPI 差不多的同事,自己没份。

总是对父母察言观色、言听计从,希望他们开心、爱自己多一点,但他们还总是抱怨我不够照顾弟弟。

为了能融入,每天午饭时间陪着同事尬聊,可他们还是拉了小群,在群里对你评头论足。

讨好不累,累的是出力不讨好、热脸贴着冷屁股——讨好了别人,却没有得到回报。

讨好是一种选择

学会找到舒适点

如果从利益得失(可控)而非性格、病症(不可控)这些角度去看“讨好”,更容易找到让自己平衡的舒适点,减少委屈感。

首先,调整心态,做个成熟的社会人。

《红楼梦》里刘姥姥为了讨好贾母等一众大观园的主人,插花扮丑、装傻充愣、笑话、鸡汤、野史传说,一样没少。

她会觉得委屈心酸么?当然不会。为了那二十两活命用的银子这些讨好算什么。

能站着把钱赚了当然很好,但不得不讨好时也不必觉得低自尊,讨好可以是一种成熟的象征。

就像脱口秀演员王建国说的,工作中客户发飙了可不是得陪笑道歉么,不然怎么办?

你陪笑道歉忍下来,然后把事情做好交差,这不叫讨好,这叫成熟、敬业;你为了所谓的尊严暴走、撂挑子,这不叫真性情,这叫不负责。

如果你拖着疲惫身躯的额外付出确实会赢得同事的赞誉;如果你费尽心思的夸奖确实让老板开心;如果你装出来的乖巧确实能让父母觉得脸上有光......

如果它们是你想得到的东西、爱的人,讨好一点又有何妨?我觉得这样的讨好很有智慧。

又想吃螃蟹但又对螃蟹过敏,要么就别吃螃蟹、要么就多挠挠。生活就是这样,总有选择给我们,我们要做得就是选择前少纠结、选择后不后悔。

其次,别想太多、别想太远,专注当下。

很多时候,我们愿意“讨好”别人是希望给自己的未来铺路。

比如:碰到行业大牛,搜肠刮肚想好听的话去取悦对方,因为心里有个小算盘,万一以后用得上呢、万一他对我青睐有加呢?

与其为“万一”费思量,不如做好当下的本职,总有人会对你“自难忘”。

讨好老板也是一样,如果你觉得这不是自己的style,那就把心思放在对当下工作的钻研上。花开两朵、各表一枝,通向罗马的路从来不只有一条。

最后,用更理解和温柔的角度看待讨好。

我喜欢的美剧《喜新不厌旧》(Black-ish)有一集讲女性为男性盛饭的故事。

妈妈看到自己的双胞胎儿女,姐姐为弟弟盛饭,非常诧异,而姐姐却说她一直都为弟弟盛饭,没什么,挺好的。况且你也经常为爸爸盛饭啊。

妈妈意识到,自己的行为影响了女儿,这与自己一直追求的女性独立、平权有违,赶紧叫停,规定以后家里每个人自己盛饭。

后来在全家聚餐的饭桌上,家里最大的长者奶奶突然讲述了对女性为男性盛饭这个话题的看法。

她的看法很单纯,才不管什么“主义”呢,我只想为自己心爱的人盛一碗饭,让他知道即使这个世界不爱他,也有人爱着他。

有时候,“讨好”也可能会被过分解读,那原本不过是你对在乎的人、在乎的事的一种示好。

如果总是执着于把讨好和尊严放在一起谈,那么我们的赞美和夸奖都有可能被解读偏颇。

我向来不喜欢把“讨好型人格”看作是一种楚楚可怜的行为模式,这种解读低估了很多人的双商。

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,我们进化了这么久让这项本能日臻完善,不是为了博他人可怜同情、更不是为了找原生家庭说事。

“讨好”是谋利的选择、更是立于世的智慧,当我们使用它时,真的不该感到委屈和疲惫。

为了工作,你都做过哪些讨好同事的行为?

对于年轻人来说,辞职似乎已经是一把万能钥匙,裸辞也渐渐成为了一种“潮流”。

然而,工作中99%的问题其实都不能靠跳槽解决,没有目标,才是问题的根本。

最佳的职业选择,应该是“热爱”、“擅长”、“养活自己”三者的交集。

只有当你坚持培养爱好,工作之余强化技能,当机会来的时候,你才是准备好了的。

但是如何才能真正挖掘出你的理想、你擅长的领域和工作,飞速成长呢?

我们带来了第二节“职商课”:探索自我标签,确保擅长领域和工作匹配。

教你如何系统地在工作之外,向内看,寻找自己的热爱,并向外探索,通过内外结合,从而找到爱好和职业的交集,最终找到你的事业。

现在扫码,关注领英服务号,立刻报名

阅读延展

热门文章

最新推荐